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
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培育壮大新动能,要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近些年来,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,我国实体经济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水平不断攀升,数字经济高速增长,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战略地位和引擎作用不断凸显。进一步发挥经济大国、信息产业大国的综合优势、叠加优势,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,努力实现数字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跨跃,对践行新发展理念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一、信息技术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
信息技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就是通过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,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,提升全要素生产率。具体来看,就是通过数字化丰富组织生产要素;通过网络化提高要素配置效率;通过智能化提升投入产出水平,全面推动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其中,质量变革是方向,效率变革是路径,动力变革是根本,动力变革在三大变革中具有基础和核心的作用。
(一)提升产业供给水平,推动质量变革
信息技术推动工业基础技术、工艺、材料和部件加快数字化变革,生产过程柔性和集成性不断提升,设计虚拟、生产敏捷,过程可视、结果可控,实现渐进式质量改善和跨越式质量飞跃。一是产品质量升级。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催生具有感知、分析和交互功能的智能硬件产品,推动单纯的硬件产品向“互联网+软件+硬件+服务”系统转变,品种更多,品质更高,功能更多,性能更优。二是装备质量升级。先进制造技术、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演进升级和深度集成,提升数控机床、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的网络化、智能化水平,实现深度感知、人机协同、智慧决策、自动执行功能,提升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等。三是服务质量升级。互联网全面渗透到产品研发、设计、物流、营销、金融、信用等生产性服务环节,应用到教育、文化、医疗、养老、交通、环境等生活服务领域,提供个性化、精准化、定制化服务,丰富服务内容,降低服务成本,提高服务质量。
(二)提升经济运行水平,推动效率变革
互联网促进企业、市场和政府改革,形成平台化、网络化和扁平化的组织体系,全方位、多层次优化资源配置效率。一是提高企业效率。信息技术驱动企业科层制向扁平化演进,减少中间环节,缩减生产服务周期,实现供需精准匹配,孕育形成按需设计、按需制造、按需配送的组织管理体系。二是提高市场运转效率。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链、供应链、价值链融合贯通,促进技术、资金、人才、数据等各类要素市场高效整合,大幅提升市场交易、流通效率。三是提高政府治理效率。大数据帮助政府实时感知市场动态,准确判断经济走势,为国家战略制定、政策实施创造有利条件,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,促进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有机有效结合。
(三)提升融合创新水平,推动动力变革
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,其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,拓展出无穷无尽的新空间,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新动能。一是群体创新。计算、网络、感知、算法等快速代际跃迁,与制造、能源、材料等技术交叉融合,推动群体性技术突破,数字制造、先进材料、智能机器人、无人驾驶汽车等重大创新不断涌现。二是开放创新。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企业创新围墙,推动创新从封闭转向开放,通过大范围、多维度、深层次合作,大幅降低创业门槛和创新成本,催生海量市场主体,催生众包研发、在线协同研发新模式,集众智,汇众力、促众创。三是引领创新。信息技术领域初创企业多、规模扩张快、导向作用强,2017年,全球企业市值排名前十位中,有八家信息技术企业,市值占比超过80%,这些科技巨头从诞生到成长壮大不过二十年,达到传统企业难以企及的高度。同时,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落地,涌现出一大批成长迅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。
二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
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,摩尔定律与超越摩尔定律使信息产业依然保持强大的创新增长动力。2017年,信息技术产出带动作用是十年前的两倍,溢出效应显著。5G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突破,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,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、从海量数据到人工智能、从生活消费到生产制造,我国数字经济不断迈向新高度。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,正当其时。
(一)网络加快演进升级,新基础日益坚实
信息网络向高速移动安全泛在方向发展,综合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形成,支撑更加丰富、更加复杂的应用场景。一是基础网络能力跃升。我国已建成规模最大、世界一流的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,4G网络覆盖所有城市和主要乡镇,5G研发试验处于世界前列,物联网爆发式增长,累计连接数达5.9亿户。二是应用基础设施持续完善。全国建成百余个大型、超大型数据中心,云计算关键领域取得突破,云服务快速普及,降低信息化成本,加快企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升级步伐。三是商用基础设施迅猛发展。网络零售、跨境电商、智慧物流、移动支付等服务平台不断升级,以信息流带动技术、资金和人才等要素跨时空流动,提升经济运行效率。
(二)数据资源多样丰富,新要素加快形成
数字经济时代,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,取代对大自然的攫取,成为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主要来源。数据资源克服了自然物质资源的排他性和消耗性,能为不同人群分享使用,引导自然物质资源的永续利用,突破传统资源约束与增长极限,实现绿色、协调、包容和可持续发展。我国已经成为数据量最多、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。年增长50%以上。一是大数据技术产业快速发展。数据处理系统、人工智能等一批关键技术国际领先,大数据领域的专利公开量约占全球的40%,涌现出一批大数据创新企业,形成了京津冀、长三角、中西部和东北等一批聚集发展区,预计到2020年,我国数据总量在全球占比将达到20%。二是大数据应用不断深化。基于大数据、深度学习、边缘计算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兴起,语音识别、机器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加快成熟,智能网联汽车、医疗影像辅助诊断、身份识别、智能家居等智能化产品的集成应用态势良好。人工智能软硬件基础产业环境不断完善,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创新潜力巨大。
(三)企业能力不断攀升,新生态加快构建
从跟随到并跑、从模仿到原创、从国内到国际,我国成长起庞大的信息通信企业队伍,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平台生态系统。一是服务平台企业成长壮大。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驱动零售、物流、支付等生产性服务不断升级,一大批平台跻身世界前列。目前,我国两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十强,七家企业跻身前二十强。二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构建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聚集了83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,一批紧跟全球技术潮流、服务我国转型需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规模化商用,加快成为实体经济全要素连接枢纽、资源配置中心和智能制造大脑。三是新兴企业快速涌现。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领域,新企业成立数量全球领先,成长起上百家独角兽企业。
(四)融合应用持续深化,新动能显著增强
“互联网+”从生活向生产、从制造向服务、从外围向核心拓展,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深化。一是规模高速增长。2002-2017年,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492亿元增长到27.2万亿元,16年间增长了182倍,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8%,远超同期GDP增速。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也快速攀升,从2002年的1.2%提升到2017年的32.9%,增长超过27倍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加。二是动力更加强劲。我国数字经济创新投入高速增长,2017年数字经济R&D经费支出已达1.2万亿元,较2011年均翻了一番,同期数字经济R&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1.2%增长到1.6%,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升。三是结构更加优化。消费领域引领潮流,2017年我国网上零售总额达7.2万亿元,约占全球的40%,移动支付规模超200万亿元,居全球第一。生产领域融合新模式新业态日渐丰富,企业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,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近40%,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67.4%和48.4%,制造业骨干企业互联网“双创”平台普及率超过73%。
三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高度
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,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跨越,将带来生产力再次质的飞跃。未来几十年,是信息革命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历史性交汇的战略机遇期,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溢出效应倍增的黄金期,要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,加快建设基础先进、产业高端、市场有效、治理科学的现代化经济体系,努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,构筑网络为基、平台支撑、软件定义、数据驱动、智能增值的新范式,全面提升经济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。
(一)提升基础领域质量,强化战略支撑
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,构建新型网络,用新基础支撑新体系。一是培育自主创新、竞争力强的信息技术产业。强化基础技术研究,超前布局前沿技术,推进通用芯片、基础软件、高性能计算、人工智能、量子通信等研发和商用,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,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,加快完善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工业互联网、智能终端、电子制造装备等一批重要产业链。二是构建高速率、全覆盖、智能化新一代信息网络。推进全光网络建设,建设G比特网络,推进网络提速降费,全面部署IPv6,加快5G商用进程,加快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,形成万物互联、人机交互、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。三是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。打造工业互联网网络、平台、安全三大功能体系。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,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。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广力度,形成多层次、系统化的平台发展体系。建立涵盖设备、控制、网络、平台和数据的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。
(二)提升供给体系质量,突出主攻方向
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。一是加速推动工业数字经济。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,持续推进“互联网+双创”,大力发展智能制造,大力发展工业大数据,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,拓展产业链条,提升国际竞争力。二是推动服务业数字经济引领发展。深入推动服务业数字化、网络化转型,提升精准服务、高效服务、智能服务能力,在共享经济、智慧物流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、形成新动能。三是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充分应用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促进农业生产、经营、管理、服务数字化,大力发展智慧农业,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延伸和升级。
(三)提升生产要素质量,增强内生动力
解决要素供给结构性矛盾,用新要素建立新优势。一是提升科技质量。建立健全基础研究支撑体系,加快科研体制改革,构建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良好协同创新生态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。二是提高数字人才质量。加强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引进,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、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,扩大职业培训,培养一批具备工匠精神和数字技能的数字工匠,制定实施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计划,为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。三是促进资本更好地服务数字经济发展。推动金融市场上市和交易制度改革,扫清数字经济创新创业企业国内上市融资的障碍。完善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体系,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、成本更低的中长期风险性资本。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,强化金融监管,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。
(四)提升综合治理质量,释放制度红利
着力营造规范有序、包容审慎、鼓励创新的发展环境,用新治理激发新活力。一是推进依法治理。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部署,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,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, 继续加强数字经济基础性立法,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。二是推进科学治理。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推动监管模式创新,提高对平台经济的统计监测和决策分析水平,提升行业管理、平台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。三是推进协同治理。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平台之间的责任边界,制定政府与平台之间数据共享和交互的标准,建立多方参与的数字经济治理委员会,为公众和社会组织等参与多元治理提供机制保障。
作者简介
鲁春丛: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,博士。长期从事信息通信产业发展、电信市场开放、数字经济、互联网监管等政策研究。是国家关于信息消费、“互联网+”、双创、分享经济、人工智能、制造强国、工业互联网、数字经济等国家政策的研究参与人。获七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,发表论文60余篇,组织出版《大融合 大变革》、《中国互联网+行动百佳实践》等著作多部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
校 审 | 陈 力、 珊 珊
编 辑 | 凌 霄
欢迎转发分享!
如需转载,请联系授权事宜:
电话:62300198
Email:media@caict.ac.cn
推荐阅读